秦统一六国后,内部已无强大的敌对势力,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对秦国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防患未然,统一后不久,秦始皇便命令大将蒙恬率领大军三十万北击匈奴,收复了黄河河套地区。但是秦国与匈奴接壤的边界长达万里,要在每一处都派兵驻守是不现实的,而匈奴人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强,移动速度快。 为了防止匈奴南侵,公元前 214 年,秦始皇令蒙恬负责修筑北方的长城。《史记·蒙恬列传》曰:“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万里长城之说由此而来。 根据历史记载及近年来的考古发现,秦一方面整修了战国时期燕国、赵国和秦国的长城,另一方面在原来燕、赵、秦长城不相连的地方补筑城墙,使三者连为一体。也正因为如此,万里长城才能在短短数十年间修筑完成。秦长城顺着山势上下,状若游龙,不仅在构筑方法上有着自己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