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年轻时就立志成为圣人,而要想成为圣人就得具有完备的“知”。 他18岁那年为了实践格物致知,曾经格竹子希望致知,但并不成功。 从此他对格物致知产生怀疑,世间万事万物何其多也,格个竹子都如此费劲,什么时候才能致知呢? 若干年后,他突然领悟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他解释说,“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如此一来就不必再去格万事万物,格好本心足矣。 有一次王阳明和朋友去山中游玩。一个朋友指着岩中花树问:“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但如果此时窜出一只流着哈喇子的寻食猛兽,能否闭上眼睛让此兽与心同归于寂?此兽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