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强国经常找各种借口进攻吞并弱国。 诸侯和大夫们都有城池,族人们跟着他们住在城池里,被称为“国人”,城外那些非族人被称为“野人”。国人并不怎么瞧得上野人,有时候也会对野人滥杀无辜。 墨子是个和平主义者,主张兼爱、非攻。他反对强国无端攻伐兼并弱国,同时也提倡人人平等,对国人野人一视同仁,反对随意杀人。 有人就问墨子,你反对杀人,那么遇到强盗作乱,要不要杀强盗? 墨子就说了一句不太严谨的话,杀盗非杀人。 这人又问,难道强盗不是人吗? 墨子是反对诡辩的,但他既反对杀人,又说“杀盗非杀人”,仅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有点诡辩的嫌疑。荀子就曾批评其为“惑于用名以乱名”。 如果把滥杀无辜看作谋杀,算是一种犯罪,墨子反对谋杀。强盗作乱谋财害命,杀了强盗算是为民除害,而不是犯了谋杀罪。 所以墨子的本意是杀强盗不算谋杀,并不是有意诡辩,只是没有注意区分“杀人”和“谋杀”两个概念的不同,很可能只是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