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孩提时候,父母因为工作比较忙,疏于对我们的照料,我们就感觉不到父母的关爱,我们认知的局限让我们无法理解父母为了生活,不得不这样做的苦衷。我们只是感觉到不被爱,而这些对爱的匮乏,它就会逐渐地渗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层面。在婚姻当中就会找那些年纪很大的人,取代父母的角色,来弥补自己曾经缺失的爱,这就是心里的代偿模式,也就是弗洛伊德提到的恋父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或者恋母情结(俄狄浦斯情结)心理形成机制。 又或者我们在控制欲的家庭氛围里面成长,自我意识就没有了安放的空间,我们的人格无法独立,在一切被包办操控的人生当中,我们的不安全感也由此滋生起来,并渗入到我们的潜意识层面。在人际交往当中,我们为了获得过分的#安全感# ,从而牺牲#自我意识# ,成为他人的影子跟附庸。所以在#亲子关系# 当中,那些在大人眼中看来稀松平常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却成了一辈子难以逾越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