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文人的消遣 因为人文荟萃于北京,可以从容研究学问,所以京官之中颇不乏一贫如洗但嗜书成癖者,甚至有人为搜求古籍而抛却万贯家产。比如“小秀野草堂”堂主顾嗣立毕生致力于搜辑刊印元人诗集,家产耗散殆尽曾国藩虽然没有这样大的手笔,但亦“逛厂颇勤”。他京官生涯的日记共记了三年零八个月,其中有六十多次过无鸭厂的记載。光道光二十一年记载就达十三次之多。道光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九日,曾国灌在致陈街云的信中说:国藩近日一无寸进,惟逛厂顾勤,惜无资可供书痴挥酒。 曾国藩一生自奉颇位,唯买书舍得花钱。晚年他在家书中说:“余将来不积银钱留与子孙,惟书籍尚思添买耳。”可见藏书是他一生的嘴好。经过在玩璃厂的数年历练,他已经成为海书的行家,藏书之中不乏珍本、善本。比如他成丰元年-十-二月初十-日买得一部宋版《广韵》,十分得意,夜间与朋友“痛谈”其快乐:自署归,至同文堂看得宋版《广韵》,托张康卿买得,漱六来,夜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