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炟在内政外交上都很有成就,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研究儒学。等国家安定后,他就把主要精力放在这上面了。建初八年(公元83年),他下令各级政府官员向中央推荐学识渊博的人,让这些人在太学里研究《春秋)《穀梁传》《尚书》《诗经》等古籍。オ子们为了解释儒家经义、分歧很多,争论不休。刘炟就将所有学者召到白虎观,命大家各抒己见,把分歧都说出来,然后再集中各家精要,甄别各派异同,最后编成了一部大书《白虎通义》(又名《白虎通德论》)。(白虎通义》是为汉礼甄别义理、确定框架而撰写的一部具有指导意义的“礼典”。这部书除了是古籍的研究成果外,还是一部将阴阳五行和谶纬之学合法化的儒学法典化巨著。 刘炟不仅为政仁德,而且对亲情也很注重,因而史书上评价他“上性宽仁,笃于亲亲”。他不仅対抚养自己的马皇后十分孝顺,视若亲母,而且对宗室王侯也十分宽厚。在过去建武、永平五十多年中,光武帝和明帝都对诸侯王采取了抑制措施。诸王不许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