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现代学术名著《国故论衡》章太炎 20世纪最初20年乃中华危亡之际,国家积弱如是,导致了有些人对国学的质疑,以西学取而代之的呼声不绝于耳。转眼100余年过去了,传统文化对国家兴旺的重大意义,已被历史再次证明。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且日益体现在包括文化在内的软实力方面,重新审视国学的意义乃应有之义,而重温先人为学之道的书籍是通向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一环。1918年出版的《国故论衡》是这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一种,也是学者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拯救文化努力的典范。这部中华现代学术名著分小学、文学、诸子学三卷,在中国现当代学术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此书之前,古人对后两卷的题材着力较多,而往往轻视小学,但作者指出:“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故不可不察。章太炎首创将传统小学转变为一门系统独立的现代语言文字学,使这部作品成为首部中国语言学、文学和哲学思想的概论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