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说,用语言来形容道,表达出来的肯定不是永恒不变的道。此言以降,中国逐渐发展出一种以“道”为名的本土宗教,虽非老子的本意,却再次陷入哲人形容的悖论,名可名,非常名,可以用语言命名的名,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名。所以,道教诞生以来,何谓道教,成为一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历史公案,比较流行的理论是将道教仅看做以神灵崇拜为特征的宗教。《道教史》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历史意义。许地山在“绪说”中开宗明义,道的内容极其复杂,上可溯源到老子庄子的思想,下至各种方术,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形容。然而,大体说来,道可以分为思想方面的道与宗教方面的道。思想方面的道就是道家,而宗教方面的道则是道教。“在道教建立以前,古代思想家已经立了多门底道说,其中最重要而与道家有关系底,是倡唯道论底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