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径”的典故最早出自《三辅决录·逃名》。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兖州刺史蒋诩不愿做官,归隐乡里。他不愿和官场之人交往,在自己家庭院中开辟了三条小路,只和同样隐居不求功名的羊仲、求仲这两个隐逸之士交往。 “三径”这一典故被用于诗词中,表达隐士隐居之地,或隐居避世与寄情山水田园,营造出一种或闲适、或无奈、或感慨的氛围。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是用“三径”来指代自己要归隐的地方。唐·孟浩然《寻陈逸人故居》:“人事一朝尽,荒芜三径休。”表达归隐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