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在讲虹口区的节目时说,若论上海市中心区里谁最没有存在感,虹口区排第二,长宁区必须排第一。若说虹口的低调在于它周边的邻居,诸如陆家嘴、外滩、五角场和静安太过显眼的话,与长宁区处于同一对比范畴的则是整个旧上海时期的租界和华界区,其浓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流熙熙攘攘的商业街等各项指标都是长宁区所不能企及的。 为什么我们会习惯性的这样对比呢?这主要是与长宁区的地理位置有关。长宁区处于原公共租界和法租界的正西边,且均位于苏河的南岸。如果将黄浦、老静安、徐家汇和普陀长寿街道比作鱼头和鱼鳍的话,长宁区则是这只鱼的鱼身和鱼尾。外加横向的苏州河对上海区划的天然阻隔作用,人们很难不会把长宁区和原租界区联系在一起,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则是直接称长宁为西郊。更西边的青浦由于有着大片的空地和农田,怕是连“郊”这个名头都称不上,长宁的新泾地区就已经是市民们对上海视野的极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