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善夫山鼎是一件极为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它的珍贵之处主要在于其内壁铸有12行共121个字的铭文记录的内容。 首先看这件西周时期的善夫山鼎通高 45 厘米,口径 42 厘米,重 56.2 斤。其器身圆润,折沿立耳,鼓腹圜底的下方有三个蹄形足,整体造型显得古朴而庄重。口沿下的环纹和腹部的弦纹,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指纹,细腻而独特。 上世纪 60 年代,一位陕西的农民将它捐献给了陕西历史博物馆。据说它出土于麟游.扶风.永寿三地交界处的某个沟内。经过考古人员的不懈调查,最终确定其出土于陕西省永寿县店头乡好畤河村,出土的时间是在解放前。 善夫山鼎的内壁,铸有 12 行 121 字的铭文犹如一部被封印的史书。这些铭文完整地记录了一场西周时期的册命仪式。铭文的具体内容是:在王三十七年正月庚戌的这一天,善夫山在南宫乎的引领下,缓缓进入宫门,面向北立于中廷。周王命令史奉宣读命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