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文物的出土曾如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在法学界和史学界掀起了惊涛骇浪!它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国宝级的文物五祀卫鼎。 时光回溯到1975年,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的平静被打破。村民们在村西取土时,无意间挖到一个窖穴,里面横七竖八摆放着众多青铜器。村民们立即向文物部门报告。很快考古队派人赶赴现场展开抢救发掘。令人惊喜的是,专家先后清理出37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而五祀卫鼎就在其中静候着世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五祀卫鼎造型简约大方,通高 37.2 厘米,口径 32.7 厘米,重23斤。它有着双立耳和三柱足,腹部微微下垂,口沿下那一周以细雷纹衬底的勾连窃曲纹的装饰,为其增添了几分独特的韵味。西周时期,冶炼技术和生产力的进步促使青铜器大量生产,部分器物也因此呈现出简单直率的风格,五祀卫鼎便是这一时代特征的生动写照。 然而,真正让五祀卫鼎名震天下的,是其上面多达19行、总计 207 个字的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