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之畔,江阴的黄田港静卧着,它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的一纸奏章,开启了中国近代航运业的篇章。轮船招商局的成立,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诞生,更是一个国家自强不息、求新求变的象征。 招商局的船只,第一次在长江上划破碧波,它们承载着民族的希望与梦想,却也面临着外国航业的排挤与摧残。为了抵御外侮,招商局在长江沿岸的港口建造码头、栈房,积极扩充业务,而江阴港,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成为了招商局的重要选择。 1876年,一纸“烟台条约”让外国的船只获得了长江的航行自由,招商局在江阴开设停靠点的计划,遭到了英商太古洋行的阻挠。然而,经过一番激烈的交涉,1878年7月27日,中外两家轮船公司在《申报》上宣布了在江阴联合设棚的消息。洋棚,这个简易的棚屋,成为了代办客货业务的处所,也是外国在中国开办轮船业的一个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