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楼位于越秀山小蟠龙岗上,明洪武十三年(1380)镇守广州的永嘉侯朱亮祖筑新城,将宋代广州三城(西、中、东城)合一,并拓北城八百丈,城墙跨越秀山而过,于城墙最高处建望楼,作军事用,“凡五层,高十余丈”名为五层楼。其时珠江水面宽阔,登楼。楼送目,碧水长天,故又称望海楼。明成化年间,楼毁于火,遂重建,时倭寇常侵扰,海疆不靖,改称镇海楼,内含“雄镇海疆”之意。镇海楼,为五层楼阁式建筑,硬山顶,高28米,通面宽31米,通进深16米,红墙绿瓦,飞檐翘角,巍峨壮观。两侧山墙逐层收缩作宝塔形,为古楼阁中之特色者。登楼览胜,凭栏远眺,顿觉心旷神怡,胸襟开阔,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慨”。该楼于1989年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博物馆成立于1929年,为华南首座公立博物馆,亦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博物馆之一,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