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曲子,作者驰骋奇想,以谐趣相兼的曲词,写出了在元代贵族高压统治下,一部分知识分子由于受到重重压迫,政治失意、经济贫困、思想苦闷,生活上也放浪形骸的情状。一、二句"俺是悲田院下司,俺是刘九儿宗枝",用"下司"、"宗枝",写出悲田院、刘九儿和曲中人物的隶属和血缘关系,似有"命中注定"的愤慨。三、四句选择唐人传奇中乞丐郑元和这一形象,虽无一字议论,但元代当时部分读书人的遭遇,却在这异代人物命运相同的类比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露。五至七句,作者选择了"捌竹枝"、"提灰笔"和"打爻槌"等具有特征性的动作,既写出了这些读书人在生活底层中挣扎的真实情况,也流露了作者对这种不合理现实的愤懑。结句,明明是嗟困怨贫,却以"穷不了"道来,自嘲自慰,正意反说,这一来,激愤之情也就更为强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