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平谷区的马昌营镇 村落历史悠久,以“营”命名的村共有6个,其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由军队屯田守边而形成。 “北营口”是老地名,明代这里是军营,首领叫马池,因而这个营就叫“马池营”,后来叫白了成了“马昌营”。前、后芮营村为商代成村。 1940年以前,这里河运通达,载重量25吨左右的木船在此畅行无阻。 明朝永乐年间,平谷复为边防要地,县北长城二百里,建六关、立十营、十三寨;内地设四铺、建六墩、十七堡;城内建平储仓、置中屯卫。此时平谷境内驻军数万,畜骑千匹,由于军需用食主要靠外地供应,泃、洳两河各渡口即繁荣起来,寺渠龙庙渡口和前芮营合口渡口实行军督民运,造驿船、建栈房。驿船由天津卫仓装载粮食、海盐和军需,沿蓟运河北上,入东路,进泃口,运往前芮营、寺渠等渡口,然后将栈房存放的平谷、密云、兴隆各县的果品、药材、皮棉等装船运往津沽和京师等地,此时泃河水运达到鼎盛时期。 民国二十八年(1939)前后,陆运兴而航路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