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这一节气,万物皆生气旺盛、吐故纳新、气温升高,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除此之外,清明食俗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馓子是北方在清明时节最当季的一种食品。 清明节吃馓子是由于寒食节的冷食习俗移植的,馓子也叫“寒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义士介子推,寒食节要禁火三天,于是人们便提前炸好一些环状面食,作为寒食节期间的干粮,因为馓子是为了寒食节准备的,所以也就被叫做“寒具”。 馓子在内蒙古如数家珍,亦是蒙古族爱吃的食品,上了年纪的老牧民常说,馓子是成吉思汗吸收了北宋汉族的饕餮做法法,在战争中以风干肉、奶豆腐、馓子为后勤快餐供给。成吉思汗西征时,馓子这种美食先传到中亚,后来又传到西亚和欧洲。 在内蒙古的呼和浩特、包头、乌海、阿拉善盟、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锡林郭勒、赤峰、兴安盟、通辽、呼伦贝尔12个盟市,馓子做法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