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山县西部深山区,有一个叫大庄村的小山村,目前只有400多人。它背靠卧龙山,北临滹沱河,静静地伫立在滹沱河南岸的一片台地上。隐藏在群山环抱之中的这个小山村相传建于明代,现在仍保留着30多处清末民初的完整宅院。而抗战时期一些老宅成为抗日政府的机关所在地,为这个古朴的小山村又增添了一抹传奇色彩。大庄村的历史可追溯到五六百年前。村里的老人们说,他们常听祖辈讲大庄村建于明代。据查,清代《平山县志》记载该村为“大庄子”,是清代初期平山杨家桥杨姓财主辖下的一个庄园,原名叫“小庄”。后因人口增多,在杨姓数家庄园中居众,故改为大庄子。民国初始简称其为“大庄”。 一踏进大庄村,村口一棵粗壮茂盛的老槐树颇为引人注目,南边一座戏楼虽然有些破败,但仍不失气势与精致。从树下乘凉的老人们口中知得,这棵大槐树已有二三百岁。村民们在附近的山上采石筑墙,伐木成梁,雕木为窗,结合地理条件,顺应自然,“借天不借地、天平地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