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釉,又称“酱色釉”、“柿色釉" ,因以‘紫金土,配釉而得名,是以氧化铁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宋代北方的定窑、耀州窑和山西省部分密场均有烧造,以定窑所出最佳,时称“紫定”。明初景德镇御窑的紫金釉烧造已臻上乘,入清以后,更见精进。其制品通体为酱色,富有光泽。清康熙、雍正、乾隆时期酱色釉烧制达到顶峰。康熙时流行酱釉开光装饰。雍正以后受厂官釉和窑变和的影响,追求厚釉紫金色的斑点窑变变化,其总的特点是釉面滋润,色如紫金,故又称紫金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