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副楹联:“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名声也好,政声也罢,人民会在心中为他们立碑,青史会为他们留名 从宋到明清,近800年的徽州府,按三年一任,至少出了200多个知府州,如果加上徽州正式命名前的新安郡、歙州等,府、县官至少有千位以上,其中虚食重禄、素餐尸位者,只能是过眼烟云,匆匆而过 但真正能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的是那些为民办事的清官、好官 清朝洪玉图的《歙问》载:徽州廉惠宽简之吏,有如伏暅、任昉、孙遇、倪祖常、羊欣、江秉之、袁甫、郭师中、孙佑、吕大防也哉 徽州漫长历史上,当然不只洪玉图所点的几个清官、好官、干事的官,许多淹没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之中。古代对清官是敬重的,或送万民伞,或立碑,或建庙,或建祠,供后人瞻仰、祭拜。这里不妨介绍几位徽州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