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家、政治家、韬略家、思想家,西周开国元勋。姜太公博闻多智,刻苦力学,通晓天文地理,深谙治国安邦之道。因生当纣王之时,才无所用,“尝屠牛于朝歌,卖饮于孟津”。后周文王遇之于渭水之阳,延请姜太公,“拜为师”。周武王即位后,尊之为“师尚父”。他是周文王倾商、武王克殷的谋主,在牧野之战中立下首功。战后因功受封于齐,都于营丘,成为齐国始祖。武王死后,姜太公作为周之太师,与周公旦等共同辅佐周成王,平定“三监之乱”,并得到专征大权。姜太公在一百余岁时去世。姜太公先后辅佐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等四代周王,武能安邦、文能治国。齐国及齐文化的创始人。道家尊之为始祖,兵家奉之为武祖。儒、法、纵横诸家,亦皆追溯其为本家人物,故姜太公有“百家宗师”之称。唐朝统治者追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宋加谥“昭烈”),为他建立武成王庙,使其与文宣王孔子并立。著有《太公兵法》《太公金匮》等,均失传。兵书《六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