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舒(762-823),字弘中,唐代并州祁(今山西太原)人。登德宗贞元贤良方正高第。拜左抬遗,累迁礼部考功员外郎。坐事贬荆南节度参谋。宪宗元和初,召为吏部员外郎、知制语。历婺州、苏州刺史。穆宗时召为中书舍人,终江西观察使。 王仲舒任苏州刺史时,太湖水东出入海,风涛冲激,不利舟楫。密过之处浅滩又受湖水涨落影响,形成季节性的沼泽地带,致使大片洼地积水而荒弃。为利于舟楫与太湖以东沼泽地带的开垦,王仲舒主持在运河与太湖之间修筑了从苏州到平望的数十里长堤,时称『吴江塘路』。王仲舒又主持建造宝带桥,以利湖水东行入海。为筹措建桥资金,王仲舒捐出所束玉带,宝带桥之名即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