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与书籍发展史息息相关,中国人对于纸的运用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纸质材料大量应用于公文、书籍、绘画、书法、名刺、礼仪、包裹、糊窗6 世纪以后,纸伞、纸扇、纸帽、纸衣、纸被等 以及其他日常用物的纸代替品,已很普通,更有纸屏、纸瓦、纸甲、纸币加入生活。纸在传统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焕发出另一种精彩,同时也延续着纸的物化情趣。古籍修复工艺亦称古籍装订修补技术,它的历史与书籍发展史息息相关。修补破损古旧图书是一项特殊技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脆弱的书籍经过聚散转手、天灾兵焚,许多遭受损毁,有的甚至千疮百孔、破烂不堪。古修复技术在中国拥有上千年的流传史,在唐代便已出现和运用。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参与和推动了这一技艺的发展唐代的褚遂良、宋代的苏东坡就曾亲手从事装裱。古籍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修补一本古书往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一招一式极为考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