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间的时光里,人们常常会感受到情绪的深度波动,甚至可能影响到睡眠的质量。这一现象与人体内在的生物节律紧密相关。白天时分,充足的阳光刺激大脑产生较多的血清素,这种神经递质有助于我们保持清醒、积极和乐观的情绪状态。然而,随着夜幕降临,光线减弱,血清素的分泌也随之减少,并被另一种名为褪黑激素的激素所取代。 褪黑激素是夜晚的信使,它的释放让我们自然地感到困倦,准备进入休息模式。然而,与此同时,它也可能导致我们在情感层面上更加敏感,更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此外,在一天结束之际,人们往往会有更多时间去反思当天的经历以及思考未来的事情,这种对生活事件的内省过程容易诱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因此,如果您发现晚上情绪特别容易泛滥,以至于干扰了正常的睡眠,可以尝试调整日常作息,确保获得充分且规律的睡眠。同时,安排一些诸如冥想、阅读或者温和伸展等有助于放松身心的睡前活动,有助于缓解夜间的情绪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