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是茅盾的作品,创作于1941年3月。文章以赞美白杨树为引子,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的外观和内在气质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热爱和崇敬。 文章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的热烈赞美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作者通过对白杨树生长环境的描写,突显了白杨树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命力。 在描写白杨树的外貌时,作者运用了化静为动的手法,将静态的白杨树赋予了动态的生命力。白杨树的干笔直向上,枝条紧紧靠拢,叶子宽大且片片向上,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杨树的平凡而又坚强的一面。 然后,作者通过变换角度和描写方式,反复强调白杨树的不平凡。在描写白杨树内在气质时,作者将其比作“树中的伟丈夫”,认为它有着倔强挺立、不屈不挠、对抗西北风的特质。这种描述方式不仅表现了白杨树的坚韧不拔,更体现了作者对白杨树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