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竞是奴隶的称呼?! 我们在一些历史剧中经常可以听到“位极人臣”的说法,充分体现出了“臣”地位的尊崇。但在古代商周时期,臣的意义的确大不相同。 商代的社会阶级划分主要为五类:王族、贵族、官吏、平民、奴隶。在商朝的中央行政系统中,“商王以下,设有四岳、六牧、九侯、十元”,商周时,贵族总称为“百姓”。在那时,只有奴隶主贵族才有姓,因而所谓“百姓”指的就是贵族。而这些贵族和官吏绝对不会自称“臣”,因为臣在商朝是比平民地位还要低的奴隶。 商朝的奴隶在卜辞中最常见的是臣,有王臣、奠臣、小丘臣、舟臣、牛臣等多种。他们被剥夺了一切财富和权利,甚至连生命都得不到保障,奴隶主不但强迫奴隶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进行各种繁重的劳动,还把他们当作牲畜一样任意屠杀,经常用作祭祀的“人祭”或陪葬的“人殉”。 百姓是贵族,人臣是奴隶!我们的古代历史还有多少是我们不了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