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音讯不至的迫近心情,这是人人心中的想法,引起了所有人的共鸣,让这句诗成了千古传诵的佳句,本期我们就一起来赏析杜甫的这首千古绝唱《春望》。 我们先来了解下它的写作背景。 755年,安史之乱暴发,第二年,潼关失守,唐玄宗带领后宫妃子出逃,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唐肃宗。杜甫得知消息后,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带到长安,被困长安期间,作者写了这首诗《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国家国家,先有国才有家,国是大家,无数个小家组成大家。国与家是难以分解的统一体。 杜甫的诗为什么被人们称为“诗史”?因为诗人把家、国水乳交融为一体,在唐王朝那段黑暗的历史中,杜甫的诗中一直跳跃着一颗帜热的爱国心,这就是“诗史”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