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通宝钱是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年至1110年)铸造的,相传当时有人夜观星象时忽然发现彗星闪过,叹为观止,徽宗认为是吉祥之兆,故而改元,再而铸钱。 它有小平、折二、折三、折十等多种版式。徽宗早年继承帝位,崇尚书法绘画艺术,却不善理国。他自己则御书亲题其中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政和重宝,宣和通宝背陕等钱文。御书钱,钱文精美,铸造技术高超,并由徽宗亲自指导工匠精心制作。为历朝之冠。 大观通宝又有铜钱和铁钱之分。北宋由于战争频繁,官家滥铸及民间盗铸蜂起,铜货短缺。因此政府开铸铁钱。御书铁钱有“崇宁通宝”折二钱,“大观通宝”小平、折二及行书小平钱。 其中又以折十钱钱文最为美观,小平钱中有些版别也极为上乘。大型铜“大观通宝”多为传世古币,罕有出土,而较传统的观点认为徽宗御书钱中,以崇宁钱为上,大观钱次之。同是纤细钱文,宋御书钱则与新莽钱文审美意旨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