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月7日,北洋政府推出《国币条例》及《国币条例施行细则》,规定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重库平七钱二分(约26.87克),含纯银89%,其余为铜,又定1元=10角=100分=1000厘,但是《国币条例》公布时,对银元的重量、成色虽有明确要求,但并无任何对于“纪年”的规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袁大头一元银币只有三年,八年,九年和十年四个年份,那么很多朋友会问,为什么没有一年二年版的袁大头银元,也没有四年到七年版的袁大头银元呢,其实从确定铸造袁大头银元的时候就已经是民国三年了,所以也就没有一年,二年的袁大头银元了,只有当年铸造的纪年“中华民国三年”,但是因为国币条例当时并没有规定“纪年”这个事,所以民国四年到七年一直都在用民国三年的模板在铸造,这样也就没有这几个年份纪年的袁大头银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