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教寺始建于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年间,原名陆宝院,又名福寿庵,原址位于松江境内陆宝山下,是三国时东吴大将陆逊的后裔陆机、陆云的家祠。据《 松江府志》 记载,二陆乃是西晋时著名的文坛泰斗,世居松江,世称云间(松江)二陆,其后代于松江为立香火祠,定名为陆宝院。五代时,吴越王好佛,一次他游至陆宝院时,误“陆宝”为“六宝”,又赐金字藏经《 妙法莲花经》 一卷给该院,并称“此亦一宝也”,遂将陆宝院改名为七宝寺。随着岁月的推移,时代的更替,又因吴淞江水浸岸损坏寺基,七宝寺由陆宝山向东曾三度搬迁,至宋代初年移至蒲汇塘畔,由当时当地的巨户张泽舍宅为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救赐“七宝教寺”匾额,从此二陆的香火祠正式改为正宗的佛教丛林。此后香火日隆,寺院日盛,当地也缘寺而日趋兴旺,便随之而得名为七宝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