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禅寺坐落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褒禅山中。唐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高僧慧褒禅师结庐于此,潜修二十余年。圆寂后火化得五色舍利子若干,遂声名遐迩。为彰显慧褒禅师无量功德,人们改原山名“华山”为“褒禅山”,在慧褒禅师结庐处兴建寺宇,谓之“慧空禅院”。后经宋高僧中会禅师、元裕禅师等相继修建,寺宇规模逐渐扩大,香火鼎盛,而成千古名刹。 公元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云游至此,写下千古名篇《游褒禅山记》,该文同时被祖国大陆和台湾引进高中语文课本内,文曰:“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从此,褒禅寺名扬海内外,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归来后,兴建殿堂,时寺宇千余间,住僧常满千人(安徽省宗教志载),民间传说:“褒禅寺和尚,骑马关山门”,可见当时寺宇规模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