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FM鸟和小惠、中中玩了一个文字接龙游戏:比谁知道的最后一个字是“子”的词最多。 FM鸟一口气说了好几个,还唱了首每句都以“子”字结束的儿歌——《十二月歌》。 这首儿歌不仅单句以“子”结尾,还体现了以前人的时节观念。 我国古代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对岁时节气有独到的见解。“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这在古代尤为重要。 “正月掷骰子,二月放鸢子,三月清明吃团子,四月看蚕卖银子。五月端午裹粽子,六月买把花扇子,七月赶蚊子,八月造房子,九月讨娘子,十月生儿子。十一月做双花鞋子,十二月噼里啪啦烧年纸。” 这首儿歌曾流行于浙江杭州一带,按照农历月份串联,配合与节令有关的食品、活动和庆典习俗,帮助孩子认识传统农业社会的生活情形,同时加深对不同月份的印象。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小问题:为什么“九月”才“讨娘子”,“十月”就“生儿子”了呢?聪明的你能猜到原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