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唐·乾符初年,天下战乱,杜光庭下天台山,登上漫游大江南北寻访道经灵踪的道路。27岁后在巴山蜀水间生活了五十多年,创作了大量的道教经典和诗文,被尊为道门领袖和西蜀国师,可谓位高权重。人之将老,杜光庭为解思乡之渴,干脆将四川的平都山更名为仙都山。平都山,即今鬼城丰都,唐属忠州,也是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相传汉方士王方平、阴长生都在这里得道,简称阴王。俗道惑世,谓为阴府所在,人死所归。山中古有平都观,唐宰相段文昌有《修平都观记》一篇。杜光庭在撰写《广成集》时,特作青词《自到仙都山醮词》、《蜀王仙都山醮词》两篇以记之。更有甚者,杜光庭将重庆古属渝州巴县境内的一座大山命名为“缙云山”,以寄乡愁。处州缙云,作为杜光庭的出生地和青少年生活过的土地,给他带来过童年的欢乐,少年的幸福和青年的悲奋,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他晚年的怀念,将缙云仙都故乡的山水名称直接移植到巴蜀来,当是对故乡的热切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