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刘俊忠的养殖合作社里,每头奶牛都吃上了“定制餐”。</p><p>记者走进武城县洪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看到5个整齐排列的大饲料罐,以及一台全混合日粮自动搅拌机。刘俊忠说,根据牛五种不同的生命周期,订制不同的饲料配方。例如高产牛需要的蛋白质和能量都特别高,每天摄取的精饲料比例也相对较高。</p><p>事实上,从事奶牛养殖多年,刘俊忠的养殖理念在悄然间不断更新。最近,一台自走式茎穗兼收玉米收割机成了他收秸秆配制饲料时的“得力干将”。</p><p>“它的割台较高,能实现留茬30cm。”刘俊忠说,相比普通秸秆还田设备,收割的秸秆干净且榨得更碎,这样能降低牛的消化系统的疾病风险。</p><p>虽然新设备收出的秸秆价格较高,但不愁销。刘俊忠说,“有这种设备收的秸秆,养殖户就不用别的车了。”他认为,这是因为大伙普遍的养殖理念更新了、提升了。</p><p>(<span style="font-size: var(--font-size); font-family: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周桐 通讯员 于宁 李帅 李淑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