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必然。唐太宗时期,政治与文化趋向大一统,儒学、文学、艺术呈现南学化,推动了“崇王”论的形成。唐太宗通过创作行草书碑和撰写《王羲之论》,将王羲之塑造为书法美学与道德典范,以此推行书学改制。自唐以降,王羲之的书法成为学习与品评的准则,影响了后世文人群体的审美趣味,终结了汉代和魏晋南北朝书学的多元传统。南北学的融合、儒道释的并重,造就了大唐昌盛,也对中国书学产生深远影响。唐太宗“崇王”之论的提出,确立了王羲之在书坛的巅峰地位,构建起以王羲之为核心的帖学体系,形成了一个由文化精英主导的艺术史。这一体系与中国古代经学史性质有别但结构相似,以二王为宗主的帖学是儒家道统的一种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