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安志》所载,华严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年),是长安城南著名风景区。比兴教寺早了20到40年。我是因为两首古诗而选择去华严寺的,一首是一千三百年前唐朝岑参《题华严寺瑰公禅房》 寺南几十峰,峰翠晴可掬。 朝从老僧饭,昨日崖口宿。 锡杖倚枯松,绳床映深竹。 东溪草堂路,来往行自熟。 生事在云山,谁能复羁束。 另一首是一千年前北宋宰相寇准的《游华严寺》 寺对南山积翠浓,水村鸥鹭下遥空。 层楼望尽樊川景,恨不凭栏烟雨中。 当年的美景不复存在,所以我又来到了九公里外的兴教寺。唐僧先后在长安慈恩寺和铜川玉华宫等地译经十九年,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三藏法师圆寂于陕西铜川境内玉华宫,安葬在长安东郊白鹿原上。唐高宗非常敬重三藏法师,在他去世后举朝致哀。总章二年(669年),皇后武则天诏令将三藏法师遗骨迁葬到长安以南的少陵原,同时修建寺院,以资纪念。新建的佛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