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05年9月2日这一天,清朝政府发布了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上谕”,你知道是什么吗?那就正式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一决定标志着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作为隋朝之后各封建王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其废除是清末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中国教育史和政治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科举制度是隋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度设立之初,是为了打破当时被世家大族垄断的官员选拔制度,为国家选拔了大量出身中下层人才,从此“私订终生后花园,落难公子状元”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和民间戏剧永恒的主题。任何事情都要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上去看。从隋朝开始绵延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应该说是中国对世界政治体制最大、最智慧的贡献,在中国和世界上一直都是最先进的制度。然而科举制度它考以“四书五经”为内容的儒家学说。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演变成了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