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水稻新品种,尤其是竹稻,绝非易事。每一个新品种的诞生,都充满了无数的不确定性。育种工作者们需要不断地进行实验,反复地提纯优化。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信息都必须精准无误,稍有差错,便会前功尽弃,一切又得从头再来。这不仅耗时耗力,还耗费大量金钱,只能按部就班地推进。然而,即便如此努力,最终也不一定能收获成果。自然的有性杂交和自然选择,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因素,运气也在其中起着微妙的作用。 在此,我们呼吁大家多支持、多鼓励、多包容育种工作者,特别是那些自掏腰包培育新品种的农民专家。竹稻传承人钟献铭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农民育种家。每年,他都义无反顾地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人员和物资到竹稻育种事业中。可很多时候,这些投入都如同石沉大海,打了水漂。但他从不气馁,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深知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为了祖国粮食“芯”的安全,他心甘情愿地付出,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