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渝地区有一首綦江民歌,它出自于东溪镇一位农村老人口中,发掘出来后居然成为斩获全国青歌赛“金奖”的歌曲,现仍是各大音乐平台的保留曲目,“下里巴人”是怎样登上央视“大雅之堂”的呢?这首綦江民歌叫《大河涨水浪沙洲》,最早只是在民间传唱,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直到62年前,通过专业人士的发掘整理,才得以广为流传、广受关注。更让人欣慰的是,“下里巴人”居然登上了央视的“大雅之堂”。 綦江区文化馆有关人员介绍,这首民歌的发掘整理是在62年前。1962年,重庆市群众文化艺术馆作曲家彭啸岗先生到綦江采风时,在綦江原东溪区福林乡发掘到的。啸岗先生根据当时64岁的农民、钱树山老人的口头哼唱,而记录下来、后期再进行了适当的改编而成。 这是一首悲伤的情歌。其主题表达的是:一位纯朴善良的女子,被她一直钟情的情郎无情抛弃后,站在大河边伤心欲绝地望着情郎离去而唱出的情歌。歌曲的曲调是在悲亢高昂中,又带着委婉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