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弹出“历史上的今天”提醒我,让我想到自己“关心下一代”成长的一些故事。2022年7月30日,故乡有青年才俊考入重点大学,升学喜宴在我的“修口福”农庄举办,宴席隆重,场面热闹。我以千元之资祝贺鼓励,事后,可能是家长考虑我经济困难,以“不好意思”为由退还于我,正值义宁镇茶香社区党支部与关工委倡议“帮困助教”,就把这一千元转捐给了茶香社区。我的这个“助学公益”行为,从2020年开始,当时,我族辈分最长、年龄最大(88岁)的叔公的曾孙女高考被录取湖南某大学,为了鼓励后学,本人设立了一个私人标准:凡本村本族学子考取大学且知会我者,除份子礼外,再按如下标准予以鼓励:录取专科,300元;录取二本,500元;录取一本,1000元;录取985大学,2000元;录取清华、北大10000元。愿我村我族人才辈出! 四、五年以来,实施了七、八例。时值升学季节,目前尚未接到喜报。我在思考:这个没有“名份”的“关工”活动,还有能力和必要做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