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句话背后,藏着孔子对音乐的极致热爱与深刻感悟。 据说孔子在齐国时,有幸聆听到了上古舜帝所作的《韶》乐。这不仅仅是一段音乐,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历史情感的艺术瑰宝。孔子听后,被其宏大的气势、优雅的旋律深深吸引,以至于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他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连平日里最爱的红烧肉也食之无味,感叹于音乐之美竟能如此令人忘怀俗世之味。 “三月不知肉味”,这一夸张的说法,实则展现了孔子对音乐艺术的极高评价和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它不仅是孔子个人情感的真实流露,也反映了古代文人雅士对音乐、对美的追求与崇尚。 这个故事,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孔子作为教育家的博学多才,更让我们领略到了他作为一位艺术爱好者的深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