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于北齐天保年间(551-559),镌刻于泰山斗母宫西北约四百米处的经石峪的缓坡石坪上。该经刻字面积约2064平方米,因字大径尺,即字径平均约在50厘米左右,大多数字竖高约35厘米,横宽40-60厘米,故被康有为称为“大字鼻祖”,被包世臣称为“榜书之宗”。杨守敬的《学书迩言》中则称颂曰:“擘窠大字,此为极则。” 该刻经之字体,楷书中兼含篆隶笔意,字势也各具情态。用笔圆转,结体宽博;章法密而不紧,厚而不塞。其静穆雍容、萧散冲和的宏大气象,俨然能将我们带入一种幽深清远、超凡脱俗的佛家境界。显示了佛法无边的雄伟气魄。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的书体与风格迥异于同时期的魏碑,它不险不怪、佛意十足,是一部内容与形式高度完美结合的典范之作。清人杨守敬说:“以径尺之大书,如作小楷。”康有为也说:“试观《经石峪》,正是宽绰有余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