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出自《史记·滑稽列传》,意思是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鸣惊人”的典故,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楚庄王的故事。楚庄王即位后,三年不理朝政,终日饮酒作乐。有一个叫伍举的大臣,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对楚庄王说:“有一只鸟停在南方的山上,三年不飞不叫,这是什么鸟呢?”楚庄王回答说:“这只鸟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过了一段时间,楚庄王开始亲自处理朝政,他废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法令,选拔了一些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还积极发展农业和商业,使楚国逐渐强大起来。后来,楚庄王率领军队攻打郑国,在邲地与晋国军队展开了一场激战,最终打败了晋国军队,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艺术、体育等领域,用来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中突然取得巨大成功的人或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