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从心与理、心与物的关系解“心”。“心”本是虚灵不味的,故心中万理具存,万物具感,离开心,则理无、物无。因此从本体角度言,心与理一,心与物一,从方法角度言,以心释理,以心观物。 本条讲“心”与“理”的关系。朱熹的“心”与“理”确有气内、气外之分,二者是不同层面的概念。王阳明化理于心中,无形上、形下之别心理合一。故王阳明反对分“心”与“理”为二。 本条讲恶之产生。在王阳明看来,心即理,心是本体,至善无恶。但在经验世界中,心体易被遮蔽,恶由此而生。遮蔽产生恶,一方面肯定了心的至善无恶性质和心体对经验世界中有对待的善与恶的超越,另一方面表明阳明学之恶并非是道德意义上的“坏”,而是相对于大中至正的心体的“不正”,故王阳明释“格物”之“格”为“正”。 本条解“理”,但朱、王进路有不同。朱熹强调“理”之可析,是指物之理,侧重天理与物理的关系。王阳明强调“理”之不可析,是从功夫与本体的角度出发,强调本体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