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有一条武大毕业生考上选调生后,因为对分配地不满而恶语相向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引发了大家伙儿的热议。 这件事情非常典型,因为它充分体现出了现在社会上的某些人,那种既要又要,我还要的心态。 可是,她却因为没有能够留在家乡兰州,而是被分配到离家800公里之外的嘉峪关工作,心生不满,流露出了懊悔、不甘的情绪。 发表了一篇题为《山花寻海树,不如就春风》的网络文章。 我自己就是写文章的,我很清楚她的动机是什么,无非就是为了引发共鸣,让其他校友们看看自己有多可怜啊,我一个武大研究生,天之骄子啊,居然让我去嘉峪关那种小破地方,我太难了,太不容易了,你们快来心疼我吧。 你看她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嘉峪关就是落后的戈壁滩小县城,我在那里被禁锢,动弹不得……" 一边大谈文人风骨,可是另一边却又嫌脏怕累,极尽的贬低其他城市。 通篇看下来,所给我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一个脱离了现实的小布尔乔亚在输出自己的情绪和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