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称 布朗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布朗族自称"布朗"或"巴朗",临沧市和保山市的自称"乌",墨江、双江、云县、耿马等地的自称"阿瓦"或"瓦",思茅的自称"本族",澜沧县文东乡的自称"翁拱",镇康、景东的自称"乌"或"乌人"。 过去,其他民族对布朗族的称呼也各不相同:双江傣族称之为"腊",拉祜族称之为"卡帕"、"卡普",西双版纳傣族称之为"闷",哈尼族称之为"阿博"或"阿别",当地汉族及彝族称之为"蒲满"或"濮曼"等。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一称为"布朗族" 。 历史 史学界一般认为布朗族源自古老的"百濮"族群。中国古籍中很早就有对百濮的记载,《尚书·牧誓》中提到参加周武王伐纣的西南诸部落中就有濮人。史学界根据《华阳国志》记载,认为"哀牢"与濮人的关系密切,永昌(治所在今保山南部)一带是古代"濮人"居住的地区;"濮人"部族众多,分布很广,很早就活动在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各地其中操孟高棉语的一支可能就是现今布朗族的先民。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