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多年前,在四艘美國黑船的脅迫下,長期閉關鎖國的島國日本選擇了不戰而開國。外部壓力成為國家內部變革的動力,黑船來航15年後的1868年,明治維新正式開始。 在“求知識於世界”的維新綱領指導下,日本派出由政府高官組成的岩倉使節團到歐美各國考察。此後,日本開始了國家工業化:大久保利通以拿來主義的方式推進殖產興業、文明開化,開辦大量官營工廠,並大力扶持民營企業。日本現代企業之父澀澤榮一棄官經商的傳奇經歷成為那個時代的主角。 大久保的繼任者伊藤博文則順應國內自由民權運動的呼聲,制定了鞏固維新成果的日本第一部憲法。但是,同時寫進《大日本帝國憲法》的天皇制埋下了日本軍國主義抬頭的隱患。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結束了日本軍國主義的迷夢。 二戰後的日本,以《和平憲法》為基礎,在美國扶持下,經濟迅速發展。在1968年,即明治維新百年之際,成為當時僅次於美國和蘇聯的世界經濟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