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6年,明朝建立前两年,朱元璋下达“筑城令”。历经28年,耗费城砖上亿块,最终筑成包括皇城、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的南京明城墙。现存25公里的南京明城墙“高坚甲于海内”,时至今日,仍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垣。南京城墙砖是一座中国姓氏文化资料库。砖文上记录丰富的造砖人姓名,从监督造砖的知府、知县,到制作城砖的窑匠、坯匠,在六百五十多年之后的今天,一块快城砖上的一个个姓氏,让我们穿越时光,看到了明初的民间百态。城门是城墙上进出的通道,沟通着城墙内外,构成了城市主要通路的起点与终点,决定着城市的空间布局。明洪武年间,南京城墙有13座城门,有“里十三”之称,13座城门的名字,在南京的童谣中,代代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