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indent: 2em;'>原标题:“桥梁医生”:昼夜巡检护航铁桥</p><p style='text-indent: 2em;'>4月23日0时30分,南广线郁江铁路特大桥上灯光闪烁,桥下江水滔滔,不远处灯火错落。行走在桥梁上的广西玉林工务段梧州南高铁路桥车间的职工们正在紧张作业,“铛铛铛”的敲击声奏响了设备检修的“夜曲”。</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座特大双线大桥位于广西段厚禄站至桂平站区间,于2014年4月通车,主桥长559.5米,主跨长228米。在夜色的掩映下,一群身穿黄马褂、头戴安全帽、手持检修设备的桥梁工开始忙碌起来,按照作业计划对桥面、桥梁下部和主塔等位置进行“健康体检”和维护保养,因此他们也被称为“桥梁医生”。</p><p style='text-indent: 2em;'>“大家一定要系紧绑牢安全绳、安全带,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安全第一。”今年35岁的贵港高铁路桥工区工长韦庆福在爬梯前作例行交代。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兵,他练就了听音辨“伤”的本领。检查锤敲击桥面螺栓或者梁体混凝土时,如果发出清脆的声音,则说明设备状态良好。他每一次带领青年职工,都会把这项技能“衣钵相传”。</p><p style='text-indent: 2em;'>大桥横跨江河、凌空飞架,检查梯悬挂在桥梁外部,距离江面约34米。借着灯光往下看,只见梁壁上一圈圈钢筋围着一条垂式阶梯,好似一个铁笼挂在桥侧,让人胆战心惊。</p><p style='text-indent: 2em;'>“第一次下来时,心跳加快,脚都发抖。”去年刚参加工作的青工谢正全回忆道。如今,通过日复一日地攀爬训练,他发现,只要把安全带绑好了,踩稳抓牢了,恐高感也慢慢消失了。</p><p style='text-indent: 2em;'>下至墩台,工友们开始对支座进行清尘、除锈、上油、刷漆……由于支座周边空间狭窄,大家只能屈身弯腰作业,完成一道工序至少要60分钟,考验着他们的技术与耐力。</p><p style='text-indent: 2em;'>桥上检查叮咚作响,桥下养护有条不紊。不知不觉,4个多小时的夜间“天窗”很快结束,工友们顺利完成了当晚的检修任务,收拾好工机具、材料后有序撤离了现场。</p><p style='text-indent: 2em;'>6时许,东方泛白,大桥犹如钢铁巨龙映入眼帘,气势恢宏。桥江边,“飞手”冼彩彪紧盯着电子屏幕,操纵着无人机在空中平稳盘旋,时而悬停拍照,时而低空俯瞰,观察梁体、防撞墩是否有裂纹、漏筋、破损等隐患问题,不到1小时,所有视频资料采集完毕。</p><p style='text-indent: 2em;'>“大铁桥作为一个结构,跟人体一样,随着年龄不断递增会出现老化等情况,我们用科技手段进行定期检查,为的就是守护大桥健康稳定。”车间主任罗凯介绍道。</p><p style='text-indent: 2em;'>做完一系列工作后,韦庆福和同事们将所有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整理后形成一份有效的“体检报告”,为下一次进行维修保养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p><p style='text-indent: 2em;'>这群经年累月守护大桥的铁路人,经历了数个春秋的风雨洗礼,见证了手工检查到科技运用的转变,保障安全的信念也更加坚定。(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陈健 邓文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