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四载(745年),在同游山东蒙山等地之后,高适、杜甫与李白作别,前去济南,参加新任北海太守李邕设下的宴会。从此次分别之后,高适与李白终身未再相见。 在天宝三载(744年)时,高适、杜甫、李白同游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时年高适四十一岁,而李白四十四岁,二人年纪仿佛,行止却不甚相似。在同游之前,高适曾去长安,也曾去往燕赵、蓟北,但都未获得出仕机会,而李白这时正被“赐金放还”,刚刚经历人生的大起大伏。因此,这一段被载入文学史的游历,之于两位主人公的内心而言,应该是不同。